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News Centres
新闻中心
本院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
“著名院士进校园”公益活动——施蕴渝院士淮南行
2021-12-03 返回列表
       “著名院士进校园”是在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等机构支持下由我院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本期活动为11月30日石邦宏院长陪同我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教授走进寿县一中和淮南卫生学校,与师生促膝交流。施院士的到来受到了两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寿县一中校长王文永、淮南卫校党委书记孙娟全程陪同;淮南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寿县副县长谢超分别与施院士进行了短暂交谈。

       施院士满怀喜悦的参观校园、走进课堂和实验室,来到孩子们中间,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施奶奶”。施院士还在两校的报告厅分别为师生做了题为“我的梦——我与科大”的主题报告,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自强不息、献身科学的传奇人生以及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深深关切,在场的师生一次次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敬意。

       “父亲的乐观、开朗、淡薄名利、永远求新的精神和母亲的认真负责以及他们对子女、对周围其他人的平等态度,影响了我一生的为人处世。”“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打下的坚实的数理化基础,使我终身受益,使我在后来科研中能在交叉学科领域发挥作用”“尽管未能实现儿时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但我为能在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研究与教学感到庆幸。”施院士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了十分重要的教育信息: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能够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保持好奇心;永远求新的精神是面对未来复杂性和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跨学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远距离联想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学生有效发展急需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回答“要成为科学家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的问题时,施院士说,“要选择重要的前沿方向,不是要选择大家已经特别关注的方向,而是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如果你选择做科学研究,那你就永远不要失去对科学的好奇心,你要终身学习;科学研究不能功利主义,要耐得住寂寞,要专心致志;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别人,希望永远不要被金钱、权利所左右;人生犹如登山,登山运动员的快乐,并不只是当他到达山顶那一刻,登山的快乐,应该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爬山的过程中。”施院士勉励同学们要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与爱同行、努力奋斗、激流勇进。

       一天紧锣密鼓的活动安排,年近八十高龄的施院士始终情绪饱满、毫无倦意,活动一结束就匆忙登上回程的高铁。在列车上,还给负责联络的同志发短信:“谢谢你们的安排,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
 
 
 
 
 
 
 
 
 
 
 
 
       附:施蕴渝院士简介
       施蕴渝,女,1942年4月21日出生于重庆,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蕴渝的父亲施士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也是“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
       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
       1970年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学习。
       1984年6月,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
       1990年3月,再次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
       1994年1月,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C.N.R.S酶学及生化结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1995年11月,进入法国NANCY大学CNRS理论化学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2001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