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教育评价】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
2021-07-22 返回列表
     
       目前中小学在德育评价方式上开展了诸多创新探索,从注重量化评价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教师的操行评语也尽力追求个性化表达,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中小学德育评价仍然存在评价的多元主体难以真正参与、过程性评价难以落地的状况。究竟卡在哪里?如何突破?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回到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为考核评比、选拔鉴定提供依据。以此为观照,则对学生学习生活、道德养成过程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比由教师作出的终结性的、静态的评议、评定更有价值和意义,概括说就是“记录促成长,功夫在评外”。在这方面,中小学德育评价可以充分借鉴一些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发、已在北京全市高中以及其他13个省份部分中学应用的“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例,这个“综评系统”以过程积累的大数据为评价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影响力”活动为评价内容,采用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以网上公示、互相监督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需求的“学生综评发展报告单”为评价结果。[8]中小学德育评价可以借鉴其“写实记录”的方式,通过客观地、写实性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的突出表现,特别是在参加社会公益及志愿服务情况、诚信履约、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等对学生品德成长具有“高影响力”的事件方面,进行动态记录,动态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及品格养成过程。
 
       其次,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技术手段。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不能仅停留在纸和笔的阶段,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互联网存储量大、方便快捷、受众广泛、易于互动等特点,突破时空限制,才能真正让学生、各学科教师、家长及社会相关机构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各方评价主体的参与度。学生、教师、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平台,上传参加相关活动的佐证材料,教师及同学之间也可相互进行评价或质疑,以保证记录的客观性。这种基于写实记录的动态评价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关注自身和同伴的发展,提高自身道德发展水平,又能帮助教师进行实时的过程评价,有效指导学生发展以及与家长实时沟通。这种方式还能改变过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人主导、工作量过重的状况,并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结果不重视、不予采纳的情况,让学生、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切实得到保障。学校则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不同时期的品德发展水平,总结规律,调整学校德育实施策略和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主动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组织开展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高影响力”的德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引导、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来源:汪瑞林《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7期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