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博物馆教育中嵌入项目式学习的策略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帮助下,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提交方案、解决问题、形成产品,最终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学习中注重挑战性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解决问题是其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是其学习内容,制作最终的作品是其学习目标。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高阶的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在博物馆教育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策略:确定适合的项目主题、确立明确的目标指向、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聚焦项目作品的产出、重视项目学习的评估。
(一)确定适合的项目主题
好的学习主题,有助于充分挖掘、利用博物馆的收藏和已有研究,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内容,认识到活动对自身素养提升的关键作用,进而主动参与。
好的教育活动主题,既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和整体形象,又要有充足的扩展空间,有利于学生丰富的联想,具有更多的外延。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要遵循横向组织原则,二是要与学生心理顺序相统一。
1.横向组织原则
即打破传统的纵向组织课程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探索社会和个人更为关心的问题。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摒弃了因单一学科知识与逻辑框架自洽封闭的特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科间横向融合,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因此,好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应多采取横向组织的原则来设计跨学科课程,以实现对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
2.与学生心理顺序相统一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比如针对小学生开展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大、好胜心强、自控能力不足等特点,多采取兴趣讲解、动手参与、角色扮演等直观的方式开展,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年龄特征,关注学生需要、认知发展和情感形成,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心理顺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二)确立明确的目标旨向
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博物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便于对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评价。
以我们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的基于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的项目式学习为例。项目主题是“探索农耕文明 传承中华文化”。本项目以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理念为主线进行目标的设置。
1.目标一: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情感模块)
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模块。在教育专题设置中需要将事实性知识作为材料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参观前师生共同研讨设计了三个项目任务,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点自由分组任选其中一个项目开展研究:其一,设计具有分众性的参观指引手册;其二,探究中国农业文明的演进;其三,京津冀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分析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体验,发展出更加灵活和有用的知识,并能够在一系列不同的场景中运用这些知识(表1)。
2.目标二:自主发展(自我学习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围绕本组项目任务,对展品进行分类梳理、收集信息、获取知识,进而拆解项目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成员间高中阶段选科不同的学科优势,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实践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得到重组,实现了由单一性散点向结构化重构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迁移应用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目标三:社会参与(实践创新能力)
在为中国农业博物馆设计具有分众性参观指引手册的项目研究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指导学生制订调研方案、编写调研量表,包括调研受众的确定(年龄、性别、职业等)、小组成员的分工、调研手段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经验的总结等。小组内分工协作,通过在线调查、电话访谈、现场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分析总结。在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交往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
项目式学习注重帮助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教育更接近真实的世界,博物馆或拥有丰富的馆藏,或本身就是历史遗址。直面珍贵文物或置身历史遗址,就构成了一种真实的情境。学生亲自观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动眼、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圆明园里寻陈迹 古今联系解新题”项目。活动用时5天,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价值、人文底蕴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在圆明园真实的情境中亲身实践,同时还能与相关专家学者、教师、同学开展合作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建构,获取宝贵的学习经验,多学科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四)聚焦项目作品的产出
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在“听中学”“看中学”,而开发设计文创产品则是“做中学”的表现,学生需经过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动手制作等环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圆明园项目中,各小组在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学科教师的帮助下开发了不同种类的文创产品。学生们通过思考→设计→实践→修订→实践→完善等环节,参与项目设计和手工制作,感悟了历史的厚重,实现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理念的目标。
(五)重视项目学习的评估
与传统学校教育评价相比,项目式学习的评估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侧重有所不同。在圆明园项目正式开始前,师生共同研讨制定了《圆明园项目研究评价量规》(表3)。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生参与度的形成性评价、研发产品的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等不同参数角度进行思考,不断完善评价量规。
项目式学习评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多元化原则。包含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第二,差异化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如一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鼓励为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第三,过程性原则。从过程来看,需要评价学生的投入程度,包括专注度、参与广度和深度;从合作方面来看,需要评价学生的分工合作情况,以及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
项目学习中既有学生主体又有教师指导,既有独立学习又有小组合作,既有自主选择又有规则约束,既有个人成果又有小组汇报,既有学生评价又有教师评价,呈现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馆校之间自主、互助、平等、共赢的良性形态。评价时既关注了组内分工合作情况,又关注了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对打造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博物馆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提高了博物馆教育的效果;从教育结果来看,学生阶段性收获、产品成果和持续学习的愿望也都是评估的要点。
来源:改编自《博物馆教育中嵌入项目式学习的意义及策略》,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21年第1期(总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