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5年 09月 08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创新教育】顾明远:人工智能不是取代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
2025-09-01 返回列表

 近日,第七届智能教育论坛暨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为论坛作开幕致辞。
【以下内容根据顾明远先生在论坛上的致辞整理】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数字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渗透到教育领域,推动着教育生态与教育方式的变革。如今的孩子从两岁起就接触手机,通过各类媒体与场合,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学校课本里现成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既能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又能帮助教师设计课程、制作课件,甚至可以代替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提问、批改作业。那么教师还能做什么?这是当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行为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人工智能可以做到人的行为世界的一切,但无法真正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塑造心灵的工作,肩负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育必须依靠爱与信任,通过真诚交往来感化学生。
人工智能恰好能为师生互动与交往提供帮助。过去师生之间的交往仅局限于面对面的形式,这种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今,借助互联网、手机和微信等工具,教师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生保持联系,实现即时交流与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获取有益的信息,指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评估和处理信息,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智慧;同时,帮助学生设计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方法,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能够代替教师完成机械性的工作及行为世界的相关事务,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这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思想与情感层面与学生深入交流互动,实现心灵相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助力他们成长为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于教师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我有三点建议: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优势与潜在风险,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教学的有效路径,主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与质量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运用人工智能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第三,要主动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熟练使用各类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工具,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供的丰富资源,充分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深入钻研,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总之,人工智能不是取代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助推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师育人的质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中所说,教育系统要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我想,未来的教育也是如此。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