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12月 12日 星期二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News Centres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第八届2023 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3-12-11 返回列表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12月2—3日,“第八届2023 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傅骞表示,教育研究计划(STEM)融合了思想与文化、科学与技术,受到了当前教育界的欢迎。然而,新时代下,STEM+教育绝不是各种东西简单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观念重新思考到底如何融合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于海侠表示,以建设教育强国为使命,我们切实把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仰视看上情,深刻理解把握国家发展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和新思路;平视看前方,找准区域效应的地位,科学规划区域教育长远发展方向与路径;俯视看脚下,客观理性分析教育发展各阶段具备的优势、存在问题,格物鼎新、破例并举,着力提升区域教育的承载力和发展力度。为此,我们切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目标实现的理念优化、布局优化、内涵发展策略的优化。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认知学徒制强调知行合一,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注重专家实践文化,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强调学习的情境化,学生主动学习和迁移所学知识;强调学习活动的透明化,思维过程的外显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符合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支持学生体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提供各种锻炼高阶思维水平的活动与实践,提供学生整体认知的机会,促进学生构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基于认知学徒制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STEM深度学习的典型路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乔爱玲提出,如何解决“双减”背景下的差异化教学困境,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提质增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书记马宁认为,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契合新课标的育人理念,能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在学科育人方面的优势。她表示,挖掘问题,明确目标,确定范式,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协同知识建构,体现项目式学科实践的核心特征,搭建脚手架,过程性记录、分析与支持是项目实学科实践可参考的方法与策略。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副主任李兆端表示,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完整的项目为依托,以驱动性问题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施的载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作“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实践路径”报告。他通过列举美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内外关于科学教育的政策文件指出,科学教育至关重要,是关乎全局和未来发展的大事。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一是要注重课程融合,代表如基于学科的整合模式、面向真实的整合模式;二是注重探究实践;三是要注重社会协同。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副校长荣卫东表示,从完整的教育过程,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注重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的要求等层面,项目式学习是我们科学教育必须要做的。为此,石景山实验学校围绕把握特征、提供支架、提出要求、躬行评价等层面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江西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北京、天津、重庆、河北、山东等10多个省份1700余人教育工作者参会。
 
作者:孙美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2-08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