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上午,由我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协办的第三届创新教育论坛(线上)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社长宣小红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部主任安雪慧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员田成良老师、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博士等知名学者和实践专家出席论坛。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新高考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论坛主题发表了观点鲜明的学术演讲。
在简短的开幕式上,石邦宏院长做了题为“一切为了迎接和拥抱加速变化的未来”的讲话,认为不断加速和加剧变化的新时代是新高考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深刻社会背景,并据此提出几个引发学术讨论和学术争论的关键问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与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培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新高考要把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向何方?新高考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否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
石中英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的学术演讲。石教授认为,要处理好的第一个关系是五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关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尤其应提高对于体育、美育及劳育的重视,才能真正实现五育的整体倍增效应;第二个关系是综合素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这三个概念既不相同又彼此关联,在实践中应准确把握好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个关系是选课走班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关系,学校应积极响应时代及政策要求,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建立新型教学组织形态,优化教学及教师资源配置。石教授精深独到的学术观点和高屋建瓴的政策解读,引发了思考,解答了疑惑。
安雪慧研究员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县中‘塌陷’与未来发展”为主题,以县中“塌陷”现象为例,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县中“塌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相关数据与政策方针的分析与解读,清晰地呈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现实路径。
田成良老师以“创教育之新,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从创新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变革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理解创新教育的独特视角;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变化特征的解读,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新时代创新教育发展意义的理解。
何石明博士演讲的主题是“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教育和选课走班”。何博士从北京市丰台二中改革发展实践出发,以尚品管理与尚品课堂为例呈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作为生涯教育践行者,何博士从生涯教育的意义价值、场地设施、师资培训及具体举措四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成果,强调了生涯教育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宣小红教授在论坛闭幕总结发言中指出,出席论坛的学者和专家分别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不同层面阐释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成果,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回答了新高考的本质特征以及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使命与实践途径,为教育同行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提供了观点、指引和经验。宣教授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任务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新高考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趋势不可阻挡!教育工作者应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正确理解新高考背后的深刻社会背景,用好用足新高考指挥棒,把提高新高考背景下的应试能力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密切联系起来,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