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周文叶教授做客惠众讲堂2025年第4期,讲座主题为“中小学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表现性评价”。
周教授指出,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难以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任务完成的过程性表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生活情境、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与评价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以表现性评价推动学习方式从浅层被动向深层主动转变成为迫切需求。
周教授对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提出三项核心方法。一设定与课程标准匹配的素养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确保评价指向复杂核心素养而非单一知识技能;二是设计能够激发素养表现的任务情境,通过真实或模拟真实的问题场景,为学生素养表现提供展示平台,为检验目标是否达成提供直接证据;三是开发基于学习进阶的评分规则,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判断和解释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过程提供参照支架与即时反馈。
周教授强调表现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确保学生全面参与评价各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优秀表现的内涵,通过评分规则明晰学习进程,自主调控学习步调;另一方面,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适时提供支持性支架,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跨越任务挑战,避免因任务复杂导致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整场讲座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为引领,以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支撑,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推进表现性评价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助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转型落地。
惠众讲堂”是我院强力整合高水平专家资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行动的公益窗口和品牌资源。基于“新时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和创造性劳动者”的基本判断,“惠众讲堂”聚焦于澄清核心素养本位、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教育改革发展理论问题,引导教育实践领域解决问题导向的实证研究,促进教育实践领域的行动效率与质量。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