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理性思维】培养教师理性思维关乎明天关乎未来
2020-06-16 返回列表

       关键词:教师理性思维;校长领导力;理性精神;价值观引领
  理性可以让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并对问题形成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理性思维的培养也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年来,受校长领导力理论影响,校长们往往关注道德领导力、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的修炼,这自有道理;但强化对教师理性思维、精神和人格的引领与培养,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人的思想对行为有决定作用,是各项领导力范畴的“核心”。就校长而言,抓教师理性思维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教师发展的“牛鼻子”。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变革的历程一再表明,要改变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就必须先改变教师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引领教师发展理性思维,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品质,从而培养出富于理性精神的合格公民,由此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呢?关键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引领价值认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是价值观的引导与确立。当前,受外部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教育领域出现了不少功利主义倾向,教师本身的价值观问题也不能忽视。价值认同虽是思维主体理性思维和选择的结果,但发展主体理性思维又总是受一定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影响。而基于理性的价值观认同,相较于强行灌输而有的“服从”,更有生命力。这种价值观认同,又反过来可以保障思维的方向和基准,保障思维的价值理性高度。
 
  有鉴于此,优秀校长培养教师理性就总是从价值观的确立和共识出发。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处于统领位置,一切教育的理解、观点、思想以及践行,都应符合这一框架体系;同时,教育在这一价值观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授人以渔、教人以思的职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价值通过行胜于言、育重于教等体现,德行和思维品质的影响远远大于机械和教条的知识灌输。这些理念和思想,既可感且可行。问题就在于校长们是否真的能够拨云见日、披荆斩棘,以显豁的智慧、可亲可近的方式,将其逐渐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和精神,并逐渐外显为教育教学行为。
 
  缺少价值观引领,固守工具理性,教师就只能囿于书斋,也许学富五车,但也只是教尽天下题而教不会学生思考,只求分数而不知未来教育之变局,很难说这样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理性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理性决策以示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命题的内涵一定包括“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校长的言行、管理个性、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校长的理性思维、教育理性,是教师理性成长的标杆和榜样。比如校长自主思考,而不总是人云亦云;民主决策,而不是主观武断;冷静审慎,而不是随意拍胸拍脑;敢于质疑,而不是谨奉教条;灵活变通,而不是机械照搬、削足适履;追求实效,而不是虚应形势……这就自然而然会引领成长出一批求真务实、个性鲜明、思维卓异、敢于任事担当的教师。
 
  三是指导思维方法。我国自古就有理性思辨的传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学者思维、大家精神和君子人格。这一思辨传统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方法论的启迪,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引。从古代传统中汲取营养的同时,优秀校长还应该指导教师掌握理性思维的工具,比如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内的逻辑思维,比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策略;还应指导教师不断修炼提升思维品质,比如深刻、敏捷、灵活、求异、批判和独创等;还应引领教师不断提升思维的层次,比如从感性质变到理性,从工具理性飞跃到价值理性。校长在引领教师理性思维发展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教师自主、质疑、追问,将学校管理工作作为教师锻炼“理性”的演兵场。
 
  四是治理变革以赋能。理性思维的基本前提是思维主体的自主。不自主,何以自由思考、独立判断?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管理存在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它们与最近几年泛滥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给教师造成很大伤害,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被严重侵夺,教什么、怎么教等受到框定和约束,何谈独立理性的思考?这样的教条和机械思维的教学,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可想而知。现在看来,校长们正应乘着“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强劲东风,深化治理体系改革,为广大教师放权赋能,彻底改变将教师一律导向分数、名次、升学比率的管控、激励的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让教师在教育规律、科学价值观的引领下,深度理解教育,审慎辨别教育生活,自主取舍教学策略和方法,科学建构富于个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用充满理性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理性思维、精神和人格的成长。
 
       理性精神并非与生俱来,教育培养必不可少。而教育又有多种,仅指向知识,只关乎昨天;仅指向技能,只关乎今天;唯有指向知能基础上的理性思维,才关乎明天、关乎未来。指向学生未来思维的教育,如果教师理性缺席,又从何谈起呢?校长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严华银 孙红雯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6月10日5版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