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5年 03月 31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教育评价】美国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发展、特征及启示
2025-03-31 返回列表
 
相较于传统成绩单评价,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有其合理之处和诸多优势,但在客观性和公平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
 
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素养成绩单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调整性。每所学校均可在基本的素养成绩单版式上进行修改,如根据学区或学校的教育实践决定素养成绩单的具体素养维度,并基于对各项素养的重视程度确定分值比例。这为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成绩单奠定了基础。二是可选择性。素养成绩单中的素养分数有两种:一种是基础分,另一种是高阶分。前者规定了学生毕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后者提供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可自行选择是否进一步获得高级分。例如,伊诺斯堡高中的科学与数学维度包括统计推理、代数推理、几何推理、科学实验设计、科学解释、科学建模、高级统计推理7个方面,其中高级统计推理属于高级分,学生可选择是否学习。图1中,该学生在科学与数学维度获得7个学分,可知该学生已完成了高级统计推理。学生整个高中阶段都可以在素养成绩单平台上传体现自身能力的证据,如作业、任务、作品等,这些佐证材料经过教师和学校确认后可附在本人成绩单界面上。可见,素养成绩单能够帮助学生记录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从以前静态地呈现学生的发展结果,转向动态地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从展示学生部分发展内容,转向全面、立体地展现学生整体能力和素养情况。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可以保持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其次,以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成绩单评价模式下,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固定的课程内容,并参加测评。他们需要压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在各科目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排名;而素养成绩单打破了这种学科导向的评价模式,转向素养导向,以学生各项能力上的发展程度为评价指标。素养成绩单以素养为导向的特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评价内容上,每所学校以4~10种素养作为评价维度,使学生从单科课程学习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树立提升整体素养的意识;二是在评价方式上,素养成绩单以学生学习经历和体验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作业、报告等为主要依据;三是在评价应用上,评价结果既可以让学生自身、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动态发展状况,也可以让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每项素养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以素养为导向彰显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
 
最后,面向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素养成绩单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形式,没有具体的分数和等级,而是持续追踪记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展。与终结性评价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数比较确定排名不同,素养成绩单依据学生作业、作品、报告、实践记录等材料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进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蕴含着一种理念,即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能力增长比分数结果更为重要。这种模式倡导学校引导学生体验真正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面向未来所必备的知识与素养。因此,高中阶段的教育需要着眼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不仅教授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成长。以华盛顿州为例,州教育委员会在几个引进素养成绩单的地区拨款,支持教育工作者将数学、科学、历史、英语等科目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真实的“工作”体验中培养综合技能,并指导学生通过作品集、项目报告、演示报告等方式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Caldwell认为,素养成绩单这种过程性评价能够引领高中教育教学变革,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过程更受重视。
 
总体上,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面向学习过程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和展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状况。一方面为学生带来成就感,使学生能自信、积极地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更长远的未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自己,从容地规划学习,制定更合理的目标。同时,在高校招生阶段,向招生人员展示学生的特长和强项。
 
(二)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局限
 
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素养成绩单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从评价方式上看,学生的每项能力评估都基于真实的学习经历和相应的证明材料,但评价过程难免受到教师判断和情感的影响。从评价主体上看,在长期追踪评价中不同主体对评价标准和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以质性评价为主的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评价主体主观性的影响。从招生选拔上看,素养成绩单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经历动态追踪而形成的能力评估报告,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大学招生人员审查素养成绩单时也会受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
 
第二,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问题。一方面,MTC最初是精英私立高中的联合体,它们是向常春藤大学输送人才的主力军。精英私立高中不仅在教学和管理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且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它们更重视学生在教育和升学上的表现,也更有可能迅速调整教学模式。同时,精英私立高中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充足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素养成绩单平台上持续上传自己参加活动的记录、完成的调查报告等。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对素养成绩单评价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中产阶层和精英阶层子女在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上占据优势,更有可能从家庭中获得支持;因此,他们更有机会在素养成绩单评价中表现突出,顺利进入精英大学,占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普通家庭的子女则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很难从家庭中获得相应的支持条件,也更不容易适应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因此,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可能成为美国精英阶层维持其阶层利益的巧工具,进而在长期的优势累积中造成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
作者:朱新卓,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生
来源:《中国考试》2023年第6期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